子女间绝对公平就可以了吗?教育中这2个误区,

摘 要

  一般情况下,父母们生二胎,多少会有两方面考虑,一是孩子从此有个伴儿,长大不孤单,二是当我们老了,他们可以分摊赡养压力,不至于太辛苦。 听起来很美好,可事实却往往大相

一般情况下,父母们生二胎,多少会有两方面考虑,一是孩子从此有个伴儿,长大不孤单,二是当我们老了,他们可以分摊赡养压力,不至于太辛苦。

听起来很美好,可事实却往往大相径庭,总有一些不和谐的声音在我们耳边环绕,比如亲兄弟为了利益争得头破血流、对簿公堂。就算是没有什么家财可争的家庭,也会因为一些小事争来争去,认为父母偏向了谁,最后反目成仇的都有。

都说“亲兄弟明算账”,可这一点父母们都会很注意,问题出在哪里?我们先来看一个真实故事

案例

老周结婚6年多老婆都还没生出孩子,两人都已经快“失去斗志”了。一个偶然的机会,他们收养了一个因为承受不了巨额超生罚款家庭的一个男婴,并从此视如己出。

老周做梦都没想到的是,在他42岁的时候,老婆居然为他生了一个亲生儿子,为此两口子高兴了很多年。

不得不说,老周两口子还是很善良且有操守的人,他们并未因此而薄待了大儿子(养子),反而越发的小心翼翼,生怕大儿子有意见闹得家里不开心。

在老周的良好教育下,两个孩子虽非亲生,却胜似亲生,从小到大几乎没有生过任何嫌隙。

很快两个孩子大了,老大先结婚,接着没两年,老二也奉子成婚。

两人的婚房在我们看来很有意思:买在一层楼,门对门,里面的格局、装修家具什么的几乎一模一样。

老周能做到如此程度,着实让人钦佩。

在小儿结婚之前,其实一切都还好,可他结婚没多久,矛盾就越来越多了。原来这个小儿媳妇是个“事儿精”,自从她知道老大非亲生的事之后,便一天到晚唆使她老公跟老周要钱要好处。

老周看在他们新婚不久,便私下给了一些,这事儿没瞒多久,就被老大那边知道了,关键是这个小儿媳妇还拿出来炫耀,惹得老大媳妇儿非常不满。

就这样,兄弟俩也被牵扯进来,最开始兄弟俩还会一起吐槽自己老婆的不是,可没多久,他们也形同陌路……

以老周的经济条件到不至于愁养老问题,只是神逗与他们两兄弟是发小,看着他们的感情慢慢变淡,甚至有结仇的趋势,深感心疼。

我不知道他们两兄弟以后会不会因为经济方面的事情发生更多争执,但这种情况在很多家庭都是有发生的。

我们细心观察发现,有迹可循的有这3个原因:

同胞感情不和的三个原因

1、父母的偏爱

老周大儿子身上我们看不到偏爱的成分啊,相反的老邹做的极为公平。

多数家庭中,会出现偏爱男孩、偏爱最小的、偏爱最“懂事”的情况,被偏爱的那个人可能意识不到,但被忽视的那个人,心里往往种下了怨恨的种子。

这颗种子不仅会影响到同胞间的关系,还会更多的转嫁到父母身上去。

重男轻女思想在现在的社会不多了,但敏感的孩子们很多情况都会认为自己是被忽视的那一个,因为很可能在他们心里,没有被偏爱就是一种忽视。

那一味的追求“公平”就能解决这个问题吗?答案是否定的。

2、一味追求平等

在孩子之间追求完全的公平和平等,看起来是最简单最有效的方法,可惜他最多只能决定物质上的公平和平等,感情上的平等无法去衡量。

就算是物质上的绝对公平,我们也很难做到,不同的年龄,不同的性别、不同的爱好,这些个体上的差别太大了。老周可以给两个儿子买同一层楼的一模一样的房子,总不能还能给他们找到一样性格的伴侣吧?

在精神上,我们就更做不到绝对公平了,这种公平也最多存在于我们的内心,觉得今天亏待老大了,明天就想法子弥补回来,每天老二吃亏了,后天再补回去。大多如此,也只能做到如此了。

但往往越是我们追求这种看起来的“平等”越是会让孩子们在意“公平”这件事情,在利益获取上如此,在付出上更是如此!

很多有多个孩子的家庭,孩子们之间你靠我、我靠你,谁都不想多做、谁都不想多付出一点点,生怕自己吃亏。这绝不是个别的例子了,几乎随处可见。

3、来自新增家庭成员的冲击。

还有一点就是,我们可以很好的教育自己的儿子、女儿,但我们教育不了他们将来的伴侣,这些从另外一个家庭参与进来的人,可能跟我们自己的家庭在思想观念和生活理念上有很大区别。

而孩子又不可避免的跟他们更亲近,“耳旁风”吹多了,不相信、不愿相信、不敢相信的事情总有一天要去面对。

这里不是说女性就怎样不好了,这里只是说有这一种可能性,事实上这种可能性是一定范围内真实存在的。而且相对来说男性朋友远不如女性朋友会处理姐妹间的关系,这一点可以从女性们普遍能和娘家人保持良好关系上就可以看出。

那如何才能避免这样的情况发生呢?毕竟不论是站在父母的角度还是站在孩子的角度,这些都是我们不愿意看到的。

办法有很多,但重点是责任感教育

趋利避害是每个人的天性,孩子们的有些表现没有对错之分,只是我们容易站在道德的制高点去看待问题。

孩子的教育过程,偏爱和一味追求公平都不可取,也都不是问题的最主要原因,最主要的还是孩子有没有责任心的问题。

责任心是指个人对自己、他人、家庭、集体、国家乃至社会所负责任的认知,是一个人能够立足于社会获得家庭幸福和事业成功至关重要的基础品质。

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利益面前人人平等很容易被接受,可是在责任和付出上就不是如此了。这里面更多的原因便是我们的教育中侧重点一直是前者。

其实只要我们明白了这个问题的关键起因,我们就有办法了,不是吗?

对于家里有两个以上孩子的家庭,只做到“亲兄弟明算账”、“一碗水端平”完全不够,因为算不明的“账”太多,这个时候把“账”化为责任是否更好一些呢?

对于此事,您有什么看法呢?欢迎留言讨论!

【文/神逗奶爸原创,欢迎个人转发分享,配图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专注早期教育,分享育儿心得,我是神逗奶爸,期待您的关注,一起努力,做智慧父母!

qyangluo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昵称:
匿名发表 登录账号
验证码: